加密貨幣,註定銘刻在人類歷史上的又一個巨型泡沫

2022-11-20     曹強育     反饋

這本書我是快速翻完的,該書是把人類歷史上歷次資產泡沫進行了對比研究,雖然大而全,但難免抽象過度,細節不夠。如果要仔細了解每一場泡沫的來龍去脈,進而指導未來的投資決策,還是應該多看專門史。這篇書評主要是運用明斯基和金德爾伯格的理論,比較一下加密貨幣和人類歷史上其他幾次主要資產泡沫。

MIT的經濟學教授金德爾伯格(Charles Kindleberger)在其代表作《Manias Panics and Crashes》中,總結了過往幾百年曆史中金融危機的五大特點:這次不一樣、熱錢洶湧、槓桿瘋狂、龐氏騙局、監管缺席。在目前正在經歷的這場加密貨幣泡沫中,這些要素全部都一一具備了。

這次不一樣:每一場資產泡沫的開始一定會有創新元素在其中,讓人相信「這次不一樣」。畢竟如果沒有新意,也就沒有了資產價格無限上漲的想像空間。英國18世紀南海泡沫的起源是人們相信南海公司在北美史無前例的專營權可以帶來無窮無盡的財富。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則起源於房貸抵押證券(MBS)這一偉大的金融投資工具創新。

對於加密貨幣而言也一樣。由於具備去中心化、交易記錄無法篡改等優勢,使得區塊鍊和比特幣在一些特定場景下得到了廣泛應用。這很容易讓投資者相信「這次不一樣」。這種「這次不一樣」的信念,奠定了加密貨幣泡沫發展的基礎。

熱錢洶湧:每一場資產泡沫的壯大一定要有熱錢支持。這些熱錢可能來自本國央行擴張貨幣政策引發的海量信貸資金,如上世紀80年代日本央行長期執行的低利率政策,造成了日本經濟體系內充滿了廉價的貨幣。熱錢也可能來自其他國家的跨境資金流入,過去四十年新興國家發生金融危機之前全部都有過一段境外熱錢快速湧入的階段,80年代的南美危機和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皆是如此。

對於加密貨幣而言也一樣。從08年GFC之後,從QE1到QE2到QE3,從低利率到負利率,各國央行撒著歡的印錢。特別是2020年新冠疫情,給了各國央行一個加速印錢的絕佳理由。全世界流通的美元,其中有25%是2020年一年當中印出來的。持續寬鬆的貨幣政策讓全球市場充斥著廉價、無節制的熱錢資本。

槓桿瘋狂:每一場資產泡沫的狂歡一定要有槓桿的推波助瀾。靈活運用槓桿可以很快的放大收益,創造出瞬間暴富的輿論效果。因此金德爾伯格發現,在過往每一次資產泡沫中,總有一些參與者的負債總量能夠以每年20-30%的年增長速度持續增長3-4年以上。

對於加密貨幣而言也一樣。以微策投資(MSTR)為例,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裡,這家公司的總負債增長了6.7倍,資產負債率從不到44%提高到了108%。在槓桿的推動下,公司股價在2020-2021年漲了10倍,從不到100塊錢最高漲到了1315塊。

龐氏騙局:每一場泡沫的破滅都是一場旁氏騙局的終結。金德爾伯格十分推崇明斯基(Minsky)的金融不穩定模型。在這個模型裡,明斯基將融資行為分為三類:對沖型(經營性現金流能夠還本付息),投機型(現金流僅能夠還息,本金需要藉新還舊來周轉)和龐氏型(收益不能夠還息,只能通過擴大借債或出售資產來維持)。當熱錢突然不再湧入(比方說97年亞洲金融危機肇始於歐美資金回流本國),或者槓桿突然不能維持(比方說80年代初大宗商品價格暴跌導緻美國德州大量中小銀行倒閉)的時候,泡沫就逐漸進入了終局。

對於加密貨幣而言也一樣。疫情後美國無節制的財政貨幣政策在2022年進入了退坡期,山姆大叔的疫情支票不發了,美聯儲的印鈔機也關掉了。沒有了後續資金的接續,加密貨幣市場進入了存量資金博弈,無法再支持旁氏騙局式的運作方式,進而引發了一個又一個暴雷式的雪崩。

監管缺席:監管永遠都是在泡沫破滅之後才進場的。對於加密貨幣這個新興事物,各國監管普遍採取不阻攔,但是也不鼓勵的方式。目前看來,整個加密貨幣市場還處於野蠻生長的階段,並沒有任何強力監管機構參與。

啟示

在今年早些時候,Charlie Munger是這樣評論加密貨幣的:

「我認為任何賣這種東西(加密貨幣)的人要麼是妄想症,要麼是邪惡的。我不會碰加密貨幣的。我對破壞世界各國主權貨幣的事情不感興趣……完全迴避是正確的決策。千萬不要碰它。永遠不要買。」

目前看來,隨著行業第二大交易所的破產,整個加密貨幣行業已經陷入了內部相互不信任、外部資金全面撤出的境地。這場資產泡沫的破裂已經在所難免。這會是一次十分痛苦的過程,大量財富會隨之灰飛煙滅,很多上市股票價格會被清零。

對於加密貨幣這種沒有任何價值的資產而言,對投資的唯一啟示就是絕對不要碰。

友站推薦,「借錢」服務 「私人小額借款」找安貸,「線上借貸」安全快速沒煩惱 「快速借錢」首選 「安貸